9.30.2012

(20) 思考力的開始





  觀看幼童的學習進度,真是一種樂趣。我想: 這比喻是真的沒有錯的; 嬰孩的腦,真是一張白紙。她的學習,往往先由名詞開始,譬如食物,她只叫作mum mum,或者「奶奶」。最初,完全不曉得運用動詞,幾個星期,才曉得。爸爸——抱?mum mum——食?都是名詞先行,動詞在後。這使我想起,中國遠古時代的句子結構,何以有好多都是這樣。


  漸漸的,她也能領悟了。她母親常問她:「鼻子呢?」她會立刻使勁的手指按著鼻子,又問她:「耳朵呢?」,也是使勁的指著耳朵。有時我會叫她,拿鴨鴨來!她最初不知道,費了好多手勢動作,她總算明白了甚麼叫做「拿」,便十分高興走去「拿」了。


  起初是萬應萬靈的。叫她拿甚麼都行。但後來,不知是否厭倦了這種遊戲了,便懶得費勁。或者,那並不是「厭倦」,而是另外一種複雜得多的思想已經產生了。玩樂的事,豈會輕易厭倦的麼? 我的聯想,來自我前養的一隻小狗,訓練牠去撿球,一旦會了,便萬試萬靈,絕無失誤,從不會厭倦。那是因為,小狗的腦比較簡單,哨子一響便去撿球,哨子——球,是兩個概念,經已牢固地鎖在一起。


  但我的寶貝女兒卻是人類呢! 爸爸的話和鴨子之間,有好大的空間! 我想,這大概是判斷力產生的開始了。她漸漸明白,她可以運用自己的意志,「去撿」或「不去撿」。這裏面真是有很大樂趣的。有時叫她拿鴨鴨給媽媽,她卻偏不給,這是意志力和判斷力的表現。人之所以寶貴,正在於這裏。一味的服從,不曉得思想,有甚麼意思?


  想不到,寫這點小文章,也牽涉到大道理上來了。到底,人應否獨立思考呢? 嘻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